幼儿教育的教学随笔

时间:2024-03-08 23:42:27
幼儿教育的教学随笔(12篇)

幼儿教育的教学随笔(12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随笔应该很熟悉吧?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随笔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的教学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教育的教学随笔1

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上课时的状态也不径相同,有的认真听讲,坐的很神气,有的则是有时会有点走神,还有的孩子更是喜欢在课堂上插嘴。我们班上的涵涵,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经常会在老师上课的时候情不自禁地“插嘴”。

记得之前我上一节语言课《树真好》,因为这个活动的目标是在倾听、学说散文中的话后让幼儿看着图自己创编的,当我出示图片后,孩子们都纷纷举手想要回答,可没等我点名请孩子回答,涵涵已经脱口而出把这幅画的意思说出来了,之后回答的孩子思路就被她局限住了,纷纷照着她的话讲,几次都是这样,次数多了,我也有点生气了,就批评了她,并告诉她老师不请不举手的小朋友。可是没过多久,她又开始插嘴了。班里像涵涵这样的喜欢“插嘴”的小朋友很多,其实这也是中班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这个年龄段孩子知识面相比而言比较宽,自制力又不够,好胜心又强,总想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认同,知道一点就会喊出来,而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牛头不对马嘴;有时,孩子插嘴还可能是因为对谈论的内容有兴趣,当他们对你说的内容产生好奇时,往往克制不住的会提出问题希望你解答。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孩子插嘴很多情况下都说明孩子们在认真的倾听、积极的参与思考,但不断的“插嘴”又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首先,教师要在平时也学会倾听,当孩子在表达想法时,我们就要用心的去听孩子们讲述,给孩子们一个好的榜样,知道在别人讲话时应该认真的听;其次,在课前老师就要强调课堂的纪律,给孩子一个提醒;最后,当孩子插嘴时,教师不能去严厉的批评,因为那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我们要去肯定孩子的答案,但是要适当给她“冷处理”,如:“你的答案是对的,但是老师不请你回答,因为你没有遵守我们课堂的纪律,没有举手回答问题。”当然,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养成的,坏习惯也不是一下子能改掉的,但是老师也要锲而不舍,坚持引导幼儿养成正确的倾听习惯,日复一日,帮助孩子改掉“插嘴”的毛病。

幼儿教育的教学随笔2

1.什么是多元教学?

多元智能教学模式,是来源于美国多彩光谱项目,这一项目主要针对幼儿,用来评估幼儿的智力状况和表现方式,并实施相应的教育。

多彩光谱项目研究开始于1984年,基本信念是: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的智力组合,材料、活动丰富的环境与教育机会,能加强而不是决定儿童的这些智力。一旦确认了儿童的智力强项,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些信息为儿童设计个别化的教育方案,

加德纳的观点,“多元”不仅相过于单一而言,智力的组合也是千差万别的,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智力结构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加德纳提出了八种智力:

1、语言智力

语言智力被认为是最有用的智力之一。

定义:语言智力指对单词意义和字母组合的感觉。

语言智力的组成元素包括阅读、书写、写诗、演讲、听力和对其他语言的熟悉程度。

2、数理逻辑智力

与语言一样,数理逻辑智力也是被认为最有价值的智力之一。

定义:数理逻辑智力是指处理一连串的推理,识别模式和顺序的能力。

3、视觉空间智力

定义:指准确地感知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东西表现出来的能力。

4、身体运动智力

定义: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

5、音乐智力

定义:指对音高、音调、节奏和声调的敏感性。

6、人际关系智力

定义:指理解他人和自己的关系、与人交往的能力。

7、内省智力

指触及一个人的情感生活,作为理解自己和他人的一种手段,简而言之,即知道自己的强项和弱项,知道自己的需要和才能。

8、自然智力

指在环境中,对多种植物和动物的一种认识和分类能力

智力总是以组合方式共同发挥作用的,独立运用某种智力是不可能完成复杂的学习任务的。

2.为什么要发展多元化智能教学呢?

教育观念的改变,直接影响实际教学。

传统智力理论下,一般用智商来衡量儿童的聪明程度,但是有特殊才能的人不一定有很高的智商,却取得了特殊的业绩,富有创造力的人未必都是智商高的。用智商这一把尺子去衡量人的发展似乎显得片面和不公平.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至少具有八方面的智力,智力是发展的,是可以培养的。正是它关注了传统智力理论智商掩盖下的“才,”提倡“每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儿童都是潜在的天才,”在教育中更提倡“扬长、”“补短”。好处:1.为儿童提供多领域并存的环境,2、识别和培育儿童的智力强项,3、带动儿童全面发展.

所以,我们应该把关注儿童“智力有多高”转变为关注儿童“智力是什么类型的。”关注儿童之间的差异,建立个别化、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在是单纯关注儿童的智商测试或复习成绩,而是有效观察不同儿童的不同智力.试图采用多种方法让儿童在用自己的强项带动弱项发展。教师也开始和家长合作,了解儿童在家中的表现,从多个层面挖掘儿童的多元智力。

2.幼儿年龄特点

儿童发展心理学主要涉及不同年龄的发展、不同阶段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0~1岁,1~3岁,3~6岁

1~3岁儿童学习使用工具大致经历四个基本阶段:

第一阶段,完全不按用具的特点支配动作。

开始他把拿到手里的物品简单地当作之间的手的延续,如把勺子与拳头一起送进嘴里。他们不断的改变运用物体的方式,但并不十分有效。

第二阶段,不再连续变换新方式,进行同一动作的时间有所延长。

偶尔碰到一种有效的方式,

他们会将一个动作做完,如他们尽量用勺子将食物放入嘴里。

第三阶段,主动去重复有效动作。

固执、反复地尝试某一有效的动作方式。

第四阶段,能够按照用具的特点来使用它,并能够根据使用的条件改变动作方式。如果有不同的动作,很快就改正。

所以这一时期的儿童的动作有反复,但学习的劲头十足。他们能够学会多种动作,能使全身和四肢的动作协调起来,出现独立性.儿童进入到2岁以后,对父母就不那么顺从,而有了自己的主意。如不愿让父母牵着走,而是自己在旁边跑跑跳跳,在地上捡拾一些东西。这就是独立性的表现。

3至4岁是学前初期,也是幼儿园小班的年龄。

这时期幼儿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

(一)生活范围扩 ……此处隐藏6132个字……能自己走着进教室了。一会见到小朋友们,自己跟他们说一说,让小朋友们也学一学子豫。好不好?”就这样,在边说边走中,孩子忘记了人生,顺利了走进了教室。

第三天.我还是一如既往的地等待着,“老师,我奶奶送我来了”……看到孩子荡漾着微笑的小脸,我也笑了……

通过这个孩子身上发生的事情,让我更进一步明确了,与家长沟通交流的重要性,也让我们更明白了教育的责任不光是孩子,还有家长的认可与期!

幼儿教育的教学随笔9

每年的春节晚会中,魔术表演我特别喜欢看,特别是刘谦的魔术表演特别神奇。中央电视台的少儿节目中,有时也教小朋友们变魔术,变来变去非常有趣。

去年我给中班的小朋友上课,在教幼儿认识“0”时,我想怎样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呢?想来想去我想到了学点小魔术用在教学中变“魔术”于是我说;“小朋友喜欢看刘谦叔叔表演的魔术吗?”大家齐声说:“喜欢”今天老师就变“魔术”于是我说;“小朋友喜欢看刘谦叔叔表演的魔术吗?”大家齐声说:“喜欢”今天老师就学着刘谦叔叔的样子,给你们变一个魔术,大家想看吗?大家齐声说:“想”,“既然想看就请大家坐好了,眼睛往老师这里看。”结果大家都瞪大了眼睛,静静的坐在那里,于是我拿出了两枚硬币,一个手里一个,我说:“大家看这是什么?”大家说:“钱”我把这两个壹角的硬币放到桌子上,桌子上事先放好了一张白纸。我手拿两个杯子,一个是空的、一个是用白纸粘好杯口的,我把一个杯子拿给幼儿看,边看边问:“这个杯子里有东西吗?”孩子们齐声说:“没有”我赶紧说:“没有了用一个数表示就是0。”我把这两个杯子放到桌子上把钱盖住,我问:“钱哪里去了,大家找找你们的身上有没有?”孩子们找来找去都说没有。我赶紧说:“没有了用什么表示?”小朋友们齐声说:“0”于是我引导孩子们说:“刚才桌子上的钱没有了可以用0来表示,如果我把钱变回来,还能有用0来表示吗?”这时有的孩子坐不住了,于是我念起了魔语,我说:“钱、钱、钱,变、变、变,要让大家看的见。”这时孩子们集中精力看着我,这时我从桌子上一拿杯子,桌子上立刻出现了一枚硬币。大家好奇的看着,有的孩子说:“老师真棒!”我说:“现在桌子上有钱了还能用0来表示吗?”大家说:“不能了,”接下来我用道具演示没有了用0来表示。但是0并不光是表示没有。

这一节课孩子们精力集中,思维活跃,轻而易举的认识了0,了解了0所表示的含义。课后有的孩子说:“咱老师真棒!能把钱变没有了,还能把钱变回来。”看到孩子们好奇的眼神,使我想到了幼儿教育学中所提到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只有感到好奇,才能引起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所以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点小魔术,必要时用在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幼儿教育的教学随笔10

图书不哭

刚开学的时候,我们在图书架上放上许多图书,孩子们似乎也挺喜欢看的,下午点心吃完后总能看到很多孩子到那边看书。

但是过了不久我发现,每次把书放回去时,很多孩子没有正确的把书放到原先的地方,图书角那里往往是一片狼籍,虽然每次都提醒了,但效果不是很好。我想是不是里面的书投放的太多了,反而显得乱,于是我就重新整理了一下图书架,选了一些更适合小班孩子阅读的图书,总共放书48,这样书架也看上去整洁多了。我又在书上和柜子上贴了标签,利于小朋友进行摆放。

我发现从那次后,孩子们看完书都能放回书架了,心里一阵欣喜。但是过了不多久,我就发现了一本书的封面被撕坏了,本来我想赶快把它补补好,转念一想,就应借机对孩子进行一次教育,我又赶紧召集孩子们围坐一齐进行谈话,我说”你们看呀,老师手上的这本书在哭呢,为什么?”孩子们都说书坏了,“是呀,书受伤了,怎样办呀?”沉默了一会,有个孩子就说补一补呀,这时我就教育孩子们看书时要爱护图书,不能撕,不然书也会哭的,孩子们口里喊着“好!”接下来几天我观察着,发现图书没有撕坏的状况,我想状况有所好转了。这一次针对孩子们把书放回书架时没有叠放整齐的状况做了谈话,并示范怎样把书放回书架,每一层的书分四格,看完的书要把封面朝上分别放到四格中。透过拟人的形象和语言,期望孩子们能够更好明白爱书的道理,让我们班的书不要再“哭泣”了!

幼儿教育的教学随笔11

洗手

这几天,小朋友们总说:"老师,洗手的地方好多水!"还有些小朋友由于地面比较滑而摔到,我询问是怎么回事?孩子们都说不知道。于是我决定弄个明白。

中午洗手的时候,我站在那偷偷地看,看见皓皓小朋友边洗手边玩水,还用了许多的洗手液导致很多泡泡甩在地上,所以地面很滑。

随后我把他叫到了身边聊天:"你为什么洗手要用那么多洗手液?""因为上次吴老师表扬我的小手洗的最干净,又最香了""那你为什么又把泡泡甩在地上呢?""因为用了太多的洗手液,手老洗不干净,我就想多甩几下!"

原来如此,还好我没有当场批评他,有的时候老师的一个表扬原本是好意的,但由于语言表达的不够全面,会给孩子带来错误的引导。

幼儿教育的教学随笔12

贴画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非常的喜欢贴画。每次带着自己的孩子经过超市里的玩具区的时候,两个孩子总是会停留在贴画区看自己喜欢的贴画。而且每次都会必须带走一张,有时候我也哭闹,这贴画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班级里的孩子也是一样,一张贴画对孩子来说就像是狐狸眼中的一块肉,他们总是眼巴巴望着贴画。在你拿出来的那一刻都没有眼睛都没有离开过。如果你在一日生活之前对孩子提出要怎么样做才会有贴画,你会发现孩子们都积极地按照你说的去做,而且还会监督别人。这种自制力和约束别人的能力都是我们想象不到的。我们成人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不就是一个贴画吗,有的孩子贴了一天了,脸都不舍得洗,就是不想把贴画揭下来。我们被孩子的这种童真萌化着,同样也在想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

小小的一张贴画,在我们看来没什么,可是在孩子眼中,那是荣誉。老师对孩子的认可是孩子非常想得到的。一个小小的贴画就代表着老师对孩子的认可,而孩子追求老师的认可也是孩子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的表现。每一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尤其是老师的。这是孩子的向师性。

当然,我们可以利用贴画来规范孩子的一些行为,但是,我个人认为贴画不能一直使用。首先,一直使用,就让贴画失去了本身的吸引力。一个孩子每天都能够得到贴画,几天之后,他会发现即使她不怎么努力也会得到贴画,孩子的投机心理就会滋生。其次,贴画的使用也有它本身的弊端。孩子为了一个贴画而做出的改变就让孩子的这种行为有了一定的功利性。这样长期形成的反射就会让孩子有这样的思考习惯,有好处我就去做,没有好处就不做的心理。所以说,贴画在一件事情进行不顺利的时候可以使用,但是用几次,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提高我们的要求等等,这些都是在使用贴画之前就想好的。另外,贴画不是只发给优秀的孩子。对于进步的孩子,在发贴画的时候要说出孩子的进步之处。让所以孩子都知道,只要你在进步老师都会看到眼里,也会给孩子表扬。

贴画是一个很好的使用工具,但是也有弊端,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幼儿教育的教学随笔(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